潘凤
潘凤本是罗贯中的小说《三国演义》中的人物。而如今的潘凤则因为种种原因,以“无双上将”的身份成为新文学形象,而在网络上广泛流传。“上将潘凤”也成为三国人物中备受瞩目的人物形象之一。

潘凤本是罗贯中的小说《三国演义》中的人物。冀州牧韩馥部下的武将,登场于小说第五回。当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之时,他奉韩馥之命前往汜水关前挑战董卓部下大将华雄不敌被斩。

《三国演义》中相关段落:

忽探子来报:“华雄引铁骑下关,用长竿挑着孙太守赤帻,来寨前大骂搦战。”绍曰:“谁敢去战?”袁术背后转出骁将俞涉曰:“小将愿往。”绍喜,便著俞涉出马。即时报来:“俞涉与华雄战不三合,被华雄斩了。”众大惊。太守韩馥曰:“吾有上将潘凤,可斩华雄。”绍急令出战。潘凤手提大斧上马。去不多时,飞马来报:“潘凤又被华雄斩了。”众皆失色。

《三国演义》中的潘凤

潘凤,小说《三国演义》中的人物。擅使大斧。登场于小说第五回。三国志11中的潘凤

冀州牧韩馥部下的上将。当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之时,他奉韩馥之命前往汜水关前挑战董卓部下大将华雄,不敌被斩。

新文学形象潘凤简介

此形象由《三国演义》中的潘凤衍生而来。以下各段落标题的主题都是新文学形象潘凤,而不是《三国演义》的潘凤,请读者注意辨别。

潘无双,名凤,号称“无双上将”。后世同志名根据《三国演义》中上将潘凤原型推演而出的神话偶像。传说是盘古转世,又有一说是上古凤仙转世,功德无量,法力无边;是智慧,勇武,仁爱,忠义,多情等一切人间美好形象综合的化身。其事迹广为流传,详见《上将潘凤大传》,《无双凤仙传》,《无双本纪》,《潘凤故事》,《上将潘凤之千古一战》,《潘凤传》,《上将潘无双趣闻数则》等。

《上将潘凤大传》

潘凤,字无双。青州泰安人,高九尺,腰大十二围,使一百八十斤开山大斧。自幼熟读诗书,畅晓兵法。有经天纬地之才,包藏宇宙之志。每自比于姜尚、张良,许邵评价为“乱世之能臣,治世之英雄”,众人莫能解。时黄巾暴乱,御史中丞韩馥受任招兵平叛,知其大名七顾其宅,欲聘为军师。途中为贼所劫,乡人报之潘凤,顷之凤至,大喝一声,贼皆逃散。馥大奇异之,言:“此吾樊哙也。”乃拜为上将。凤于敌百>漫画版潘凤(7)万军中自来自去,取敌头目首级如探囊取物。馥屡立大功,为冀州牧,此皆潘凤之力也。馥与凤食则同器,寝则同床,恩若兄弟。韩馥帐下谋士皆不悦,深妒之。凤感大恩,为馥谋划大事。冀州民人殷盛,兵粮优足。袁绍有意取之,凤常劝韩馥戒防。绍谋立幽州牧刘虞为帝,馥亦愿助之,凤曰:“不可,废帝非可行之事,袁绍非共谋之人。”谋士刘三私下进言:“俗语云:金无足赤,人无完人,潘将军既勇武无敌,奇谋必短,不可尽赖之。”馥信,不纳凤之智谋。袁绍尝请韩馥至大营,命颜良文丑宴前舞剑,欲杀馥。凤怒,夺颜良剑,一拳打翻在地,一把抓文丑在手,如提童稚。袁绍兵将皆惊,无敢前,绍告饶,痛哭流涕。后馥与袁术等共推袁绍为盟主,讨伐董卓。颜良文丑深惧潘凤,不敢同行。凤见绍等各怀异心,料终不能成事,数劝韩馥早回冀州,以谋大计。馥曰:“吾欲赖君于十八路诸侯之中树立威望,今寸功未立,怎好回师?”凤答曰“来日某必斩将立功,主公须依吾言,早做良图。”馥应之。袁绍欲除韩馥以夺其地,终不死心,谋士逢纪曰“韩馥所可畏者,唯潘凤耳,可设计除之。”许攸献计:“主公可选病马一匹,赠于潘凤,令其出战,凤必被敌将所杀。”田丰曰:“此意虽妙,尚未足致潘凤死,凤为人谨慎多谋,主公赠马,必不会轻易骑之,可委韩馥换之。”绍从其计,连夜奔往韩馥营,泣曰:“前日之事,实为误会,绝非鸿门,奈何潘将军不谅?今大敌当前,众公须上下一心。绍愿献千里马一匹,赠于潘将军,权当赔罪。”馥曰:“善。”绍又曰:“潘将军知吾所赠,恐不接受,愿韩公私为之换,待其乘吾宝马,立了大功,再告之,使其惊喜。”馥复称“善”。 次日,董卓都督华雄引铁骑下关,用长竿挑着孙坚赤帻,来寨前大骂搦战。 绍曰:谁敢出战?袁术背后转出骁将俞涉曰:小将愿往。绍喜,便著俞涉出马。即时报来:俞涉与华雄战不三合,被华雄斩了。众大惊。韩馥曰:吾有上将潘凤,可斩华雄绍急令出战。潘凤手提大斧出营,手下牵来昨日袁绍所送灰毛病马,凤心中纳闷,却顾不得许多,飞身上马出战。去不多时,飞马来报:“潘凤又被华雄斩了。”众皆失色。韩馥闻之大哭曰:“无双死,乃天丧吾也!”唯袁绍窃喜。关羽骑马出战,见潘凤将军卧于地上,身中数箭,面含微笑。再看华雄,已死于马上,口流鲜血不止,狼狈不堪。乃暗自叹道:“潘将军真大力神人,华雄与其过招,五脏振碎,吾不及也。”便割华雄之首,还于帐内,曹操所赠之酒尚温,众皆传言关公“温酒斩华雄”。后人有诗叹曰:“辕门画鼓响冬冬,坠马无双斩华雄。敌将若能下马死,何来美髯建奇功?”联盟即散。次年,袁绍夺取冀州,韩馥曰:“若潘无双在,决不使吾有此大失也!”捶胸大哭:“哀哉,潘凤!痛哉,潘凤!惜哉!潘凤!悔哉,潘凤!”遂自杀而亡。

《无双凤仙传》

潘凤,字无双, 青州泰安人,身长九尺,精壮魁梧,使百八十斤之开山大斧。 凤自幼熟读兵书,苦练大斧,有经天纬地之才,亦有无双之武勇,其学成之日,有幼时所见之五彩凤凰现身道贺,凤凰以人言谓之:汝乃九天凤仙转世,前世历劫无数,此世必有超凡之经历,如今天下大乱,群雄并起,正是汝出山之时,然此天下奸滑狡诈之徒无数,皆妒嫉有才之人,汝冒然出山恐受其害,御史中丞韩馥虽无大才,然此人忠厚老实,汝可出山前去投奔,再寻日后之出路。凤从其言,出山投奔韩馥去了。

时值黄巾之乱,百姓苦不堪言,韩馥响应朝廷号召出兵镇压,凤任先锋大将随军前往。黄巾乱党之中有张氏三兄弟,其兄长张角号称“天公将军”,有神鬼莫测之谋,不料此战竟先遇潘凤,可怜他谋略未出便被其斩于乱军之中,潘凤由此一战名震天下。

黄巾之乱后,董卓独霸朝纲,为笼络韩馥,卓任命其为冀州牧。潘凤见此,进言韩馥道:“董卓乃奸诈之徒,独霸朝纲实为可恶,吾等于黄巾之乱立下大功,却反被其制实为不妥,望主公早举反旗征讨此贼,还天下一片清明。”闻其言,韩馥面露苦恼之色,曰:“此言不错,然吾等当下如此势力,恐不是其对手,需等候时机。”潘凤笑道:“主公明日早朝拜见董卓,吾只身随主公前往,于朝堂之上斩杀逆贼,可妥?”韩馥惊道:“那董卓带剑上朝,一旁又有温侯吕布护卫,那吕布乃天下第一武将,汝岂能杀之?”潘凤面无惧色,只道:“吾明日便于朝堂之上与那吕布一决高下,若能先斩吕布,董贼则后退无门矣。”

次日,董卓带剑上朝,接待韩馥,不等其言,潘凤已然发动,那吕布见来者不善,慌忙取戟迎战,二人与朝堂之上酣战,视旁人如虚空,三十合后,吕布戟断人亡,凤取断戟掷出,将那董卓钉死于墙上,解了朝廷之危。事后只闻潘凤轻声道:“吕布不愧为一代勇将,可惜投错主公自寻死路。”此后,潘凤受朝廷封赏称“无双勇将”。

董卓死后,常有天下名士前来拜会韩馥,实为拜会潘凤。一日,有中山靖王之后人刘备前来拜会,刘备有两位义弟,乃是关羽张飞,二人皆为骁勇之猛将,因不服潘凤之武,故决定一较高下,于是三人三马于校场会面。那关羽手持八十二斤青龙偃月刀,拍马飞奔而来,直取潘凤,潘凤见状面无惧色,只一甩大斧便将大刀支开,张飞见兄长面露难堪之色,便拿丈八蛇矛来助,三将飞马一处酣战开来。二十合后,关张二人难以抵御,遂以全身之力压下,企图压下潘凤大斧,凤知其用意也不硬接,竟松开手中大斧,一左一右拽向二将跨下骏马,略一发力便将二人连人带马锨翻在地,二将好不狼狈。此一战后,关张二将心服口服,又因能合力与无双勇将战二十合,遂名震天下。潘凤也赞二人曰:“天下豪杰,吾独赞关张二人。”

是时天下动荡如旧,河北袁绍兵强马壮,为一统中原而起兵进犯冀州,遣手下猛将颜良文丑引七万大军浩浩荡荡前来。韩馥苦恼,欲投靠张邈,潘凤进言道:“张邈小人,吾等不屑与其同谋,末将愿引一支精兵,驱走袁绍,斩其大将颜良文丑,以报主公。”韩馥不解,曰:“袁绍有七万大军,冀州乃区区弹丸之地,仅有一万士卒,岂可御之?”凤对此早以了然于胸,道:“岂不闻兵法诡道,驱敌于千里之外?”馥信之,谴兵三千予凤,待其破兵。

此后,潘凤率区区三千兵马,以上古奇阵破敌无数,又以神出鬼没之姿不断滋扰,使袁绍颇为苦恼,便于此时想出一毒计。袁绍先遣使者往张邈处,与其结盟,令其于后方进攻冀州。韩馥苦于后方不稳,便派斥侯往前线,欲寻回潘凤再商后事,不料斥侯未到前线便死于张邈属下刺客之手,馥不知详情,无奈之下开城投降,并为张邈所劫持。

数日后,潘凤回兵冀州,却发现中了敌方埋伏,正是袁绍张邈之军马,凤不知情便开口问之。张邈曰:“无双勇将,今日一见果真名不虚传。汝主公已开城投降,现正在吾军帐之中,劝汝速速投降,方饶汝不死。”听闻此言,潘凤心中哑然,片刻后方道:“吾主降敌,背后必有奸人使坏,然吾万万不降,愿以此身报效世间正道!”只言片语说得气势非凡,竟镇住敌十万大军。袁绍气急反笑:“既如此,便让汝万劫不复!”遂命全军猛攻。

颜良文丑领兵杀入潘凤阵中,企图以大军之势灭敌,冲杀一阵二将正遇潘凤,三将围拢一处战开,凤此时已抱必死之心,手中大斧舞得密不透风,只三合便将颜良文丑二将连人带马斩为三段。潘凤随后继续冲杀,于十万大军之中杀得百进百出,遇敌便砍,只一上午,袁绍大军便死了两万余人,其中有八成皆为潘凤一人讨杀。袁绍见潘凤如此骁勇,便命全军变阵,以一字长蛇阵御敌,一字长蛇阵乃是阵法之基础,可怜潘凤手下三千人马早已被灭,致其连此区区阵法都不可破!

潘凤见势大怒,使尽全身无双之勇力冲向袁绍本阵,只一刻钟便来到阵前,袁绍忙命人放出乱箭,潘凤坐骑应声倒下,凤便以步战冲阵,竟于乱军之中撕破敌防!张邈见势不妙,欲转身逃走,忽闻身后大喝:“贼子休走!”潘凤掷出腰间长剑,一剑刺死张邈

又战一刻钟,凤又讨杀千余人,终因手中大斧折断,精疲力竭之际被乱枪刺死,死前一吼,竟也吓死周围十余人!

闻听潘凤战死,韩馥痛哭不止,自杀于冀州,袁绍彻底攻克冀州之步伐自此无人可挡。 此战之后,潘凤因奋战到底,坚持不懈之作为,使后世誉之为凤仙,于三国乱世之黄昏中璀璨闪过。

《无双本纪》

太祖潘无双,青州泰安人也,无双乃其字,讳凤。凤生时,有五灵神鸟朱雀,旋飞舍上。人皆异之,时有相士过此间,见之,乃告凤父曰:“汝子必非凡夫之辈,久后必为贵人。朱雀者,凤凰也,当以此为子名!”凤父然。

凤姿貌魁伟,沉默寡言。凤少时,学于私塾,一日其师挑戏凤曰:“汝志何方?”凤恶其言,曰:“鸿鹄岂谓燕雀明其志哉?吾师村中小小学究,不足问高士之志。”其师察凤,知有不世之志,抚之曰:“凤真高士,如遇明主,必为帝王师!”

凤喜文,更好武,十岁时,尝梦中与项羽会,羽言奉天旨,授凤武艺。凤但学便会,得羽真传。十一岁时,梦中与孙子会,孙子言应天数,授凤兵机,凤因此得孙子真传。

凤壮,游学四方。至平原县,一日闲步市井,忽逢三恶霸横行乡中,欺邻霸舍,凤问乡中人曰:“此三子何人也?”其人曰:“桃园兄弟刘关张,大耳者刘备,绰号大耳贼,红面者,关羽,号赤脸贼,黑面者张飞,号环眼贼!此三贼无恶不作,乡邻甚恶之,因畏其三人勇力,故不敢与之相斗!”凤大怒,即上前斥三人,教以道理。三人怒,裸衣挽袖,皆欲打凤。凤大喝一声,早击三人于地。三人大惊,皆伏之于地,久抱凤足,求曰:“吾三人自横行乡里数十余年,未逢敌手,自谓乃天下第一,今逢公,方知前时之谬也。公真神人也,吾兄弟愿拜公为师!”凤曰:“如果欲拜我为师,当改过前非!”三人诺。凤乃收三人为徒,择各人所长,授以武艺绝学。刘备善心机,凤授以哭术。关羽力大,凤为其造八十斤青龙刀,授\"无双刀法。张飞为人急躁,言声如雷。凤授其狮子吼神功。后三人名冠三分,终起皇图,名垂千古,凤之功,不可抹之。后凤游学于襄阳,于道中忽逢三人跪迎,皆箪食壶浆,阻住前途。三人见凤,皆曰:请吾师下马!凤奇,因问曰:汝等何人,因何截吾?三人皆自言前数日得一白眉老君指点,语今日有高人路过此间,吾三人当拜其为师,日后保刘家天下。凤大惊,乃问白眉其人所在。三者皆称老君当日言罢,便乘云而去,今不知其踪。凤度之必乃天数,始信三人言。凤察三人,皆有智者,乃问其学,三人同曰:“家贫,无钱学书!”凤长叹曰:“苍天造物,与其材,不与其用!”遂授三人机谋之术,并奇门之法。三子者,何人也?诸葛亮,庞统徐庶是也!后凤为袁绍害,统因字号凤雏,为念潘凤之恩也!

东汉末年,黄巾反,天下乱。值贼即攻冀州,时冀州牧韩馥兵少寡将,乃出募,招将求卒。凤游学偶至,见其榜,愤然曰:“丈夫立世,当报国家!”于是应募。馥于校场择将,独凤胜出。时贼五万寇城,诸将皆有惧意。凤于城上观之,见贼军声势浩荡,然行而无伍,大笑曰:“蝼蚁乌合,不足惧!凤为诸公破之!”乃单骑出战。身不被甲,双手携斧,径冲敌阵。敌将十人来战,皆被凤斩于乱军之中。贼无主自乱。大败而走,凤不舍,追杀五百里,斩首近万,余者俱降,凤乃还。回见馥,表其功。馥曰:“将军真仙人也,勇过金刚!”凤曰:“勇不足恃,夫战在于攻心,人无首则死,军无将则溃,凤今日之胜,非单凭其勇也!”馥曰:“王佐才也!“至此倍重凤。后每有战,馥皆捷,多凤一人之力。凤每战必先,攻者必拔,所击必破。故军中都呼凤为“凤仙”或曰“凤先”。西凉董卓尝闻凤之事迹,故常叹曰:“吾得凤仙,可无忧矣!”

董卓霸权,挟天子,诸侯盟而伐之,凤从馥行,为刘备害。实为可惜,语见《上将潘凤大传》。